学习的成果应放到自己身上,切己体察04:11来自心学践行者妙行

子曰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。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徵也。文献不足故也。足,则吾能徵之矣。”

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。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徵也。“徴”,验证、证明的意思。孔子说,我能讲解夏朝的礼,但杞国的现状不足以为我证明。我也能讲解殷商的礼,但宋国的现状不能为我证明。

夏礼杞无

杞国,就是成语“杞人忧天”中的那个杞国,它是夏的后代。商汤灭夏之后,把夏的遗民封在了杞国。因为杞国是夏朝的后裔,所以孔子为学习和了解夏礼专门到过杞国,收集整理相关资料,所以对夏礼大概能说得明白。但是,杞国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把夏礼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
同样,宋国是殷的后代。周灭殷商后,封纣王庶兄微子的后代于宋国,所以宋国是殷商的后裔。孔子也访求殷礼并对其了解地相对明白,但宋国也早不是按殷礼来要求自己了。

文献不足故也。足,则吾能徵之矣。为什么不能佐证呢?因为文献不足。“文”,指典籍。“献”,通“贤”,是贤人,指掌握夏商礼仪的贤人。文是文字材料,贤是活材料,通晓礼仪的活人。因为文字典籍不足而且也没有人那样去做,所以就没法佐证,没法证明了。

今天我们学习国学,“文”,即典籍,是太丰富了,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绝不为过。“献”,即贤,按那标准来要求自己,知行合一的贤者呢,几乎没有了。

我于年元旦写的《学论语,要知行合一》中讲到学习学的概念,你学国学,反复复习全会背诵了,又能怎样?程颢说过读书都背得,那是玩物丧志!为什么,因为你把它背得,往往是为了当众表演,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不是学以润身。王阳明也说过:“哪个要你记得?你若记得,便不晓得。你若晓得,不必记得。”

正如现在的资格或职称考试,怎么会考不过呢?如,财务类考试有中华会计网校,工程类考试有建设工程教育网等等,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一天24小时在线听课和练习,而且各专业发展和更新到现在,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非常易于理解和掌握,如考不过无非是没用心或者是没坚持下来,仅此而已。

记得年准备考一级建造师的时候,萍儿就因当时都不知道混凝土由什么材料组成为理由劝过我放弃,结果目前工程方面已具备一建(市政工程专业),一级造价师(土建专业)和高级工程师(市政专业)三个证书了。

刘猛,江苏徐州人,定居九江,字子贤,号妙行

国学怎么学呢?要事上练。正如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。知之真切笃实处,即是行;行之明觉精察处,即是知。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足以谓之知。凡事要“切己体察”,放自己身上想,事上练,要照着去做。

事上练、事上磨

不要认为人类社会进步了,今人就比古人聪明,要老老实实向古人学习。正如杜甫的一首“论诗”诗所讲的:

未及前贤更勿疑,递相祖述复先谁?

别裁伪体亲风雅,转益多师是汝师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zhonghuaox.com/zhcx/139774.html